前沿动态

前沿动态

关信平:社会工作专业为什么不被偏爱?

作者:转载 更新时间:2015-11-12

   以下是群学南开小琳和关信琳老师就“社会工作专业为什么不被偏爱?”专题的对话

提问1

小琳(以下简称琳):关老师,您好!您一直在从事社会工作的教育,也承担过有关社会工作教育的课题,那么您如何看待社会工作教育的现状呢?大约从10年前,多数高校都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但是教学质量良莠不齐,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数量虽然增加了,但是真正有志于从事社会工作的学生(或者说认真学习社会工作的学生)反而不是很多,您对此现象又怎么看待呢?

 

关老师(以下简称关):你是学社会工作的吧?

 

:是的。

 

:那我先反问你一句,你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是怎么看待社会工作的?你愿不愿意从事社会工作?

 

:我愿意从事社会工作。

 

:为什么愿意呢?

 

:因为选专业的时候,我是自愿选的社会工作,对社会学和社会工作比较感兴趣,我也希望以后可以服务社会。

 

关:就社会学和社会工作而言,你更喜欢哪个专业?其实喜不喜欢社会工作,并不意味着社会工作、社会学或其他学科哪个更重要,而在于每个人有不同的特点、目标、感受和选择。比如,你说你喜欢社会工作,你为什么喜欢社会工作?与社会学相比较而言,社会工作哪一点更吸引你?

 

琳:我觉得社会学更多的是去发现问题,社会工作在发现问题之后,还要去解决问题,所以我觉得它比社会学更有人文关怀一些,更实际一些。

 

关:那好,接着回答你刚才的问题。正如你说的社会工作更有人文关怀、更关注解决实际问题,它应该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但是它为什么又出现了你刚才所说的情况,好像很多学生不太了解,不太喜欢。原因在什么地方呢?

 

琳:我入学时周围的很多同学都不喜欢社会工作专业,一开始我觉得很诧异,但是他们解释说是被调剂过来的。其实在北方地区,很多人对于社会工作不太了解,大家一开始就有抵触心理。后来,在专业实习时,有些同学更加坚定了自己不要做社工的想法,一方面,他们督导的专业水平不是很高,另一方面,他们觉得社工机构的整个氛围也不是他们喜欢的类型。

 

关: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你提及的这些都是对的,但都是一些现象。现在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社会工作所面对的一些困难:

 

   首先,社工专业还是一个比较新的专业,自然而然从师资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实习等等,跟其他学科相比,还很不完善。尤其是教学水平,我们的老师一开始都不是学社会工作出身的,但是社会工作是一个很复杂的教育体系。在很多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比较好的国家,师资队伍雄厚,从理论到方法再到实习有比较成熟的教学体系。这套教学体系既要求比较高的技术,又要求大量的资源投入。而我们国家的社工教育体系短时间内还不可能达到这么高的水平。

 

   其次,从政府,到社会,再到学校,对于社会工作的复杂性、重要性及它比较高的要求重视不足。比如,从实习角度来说,在社会工作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实习督导有很多,而我们很多大学都还没有设置实习督导,南开大学也是从去年才开始设置了一名实习督导,而且还经常面临着临时被调走,安排做其他系里工作的尴尬境况。所以我们要培养起一支比较合格的师资队伍,政府、社会、大学都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这是一方面。

 

   另外,从深层次来看,目前中国社会工作教育还面临着整个社会对社会工作队伍认知的一个扭曲,社会需要大量的社工去解决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去帮助老百姓满足各方面的需要。比如,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治理等。而作为政府,重视社工需求就必须大量的投入相应的资源,从机构的设置,到人才队伍建设。其中人才队伍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

 

   最后,必须要看到,社工是一个专业性很高的工作它不是任何一个高中毕业生就可以做,也不是说任意一个专业的毕业生都能做好的。首先,它是一个职业,有一部分人在稳定地以它为职业。其次,它是一个专业,一个专业就需要长时间的教育培训,需要本科,甚至有很多需要硕士、甚至硕士以上的教育。从事社工职业的人需要懂得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他就像一个医生一样,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方面的训练,这样才能做好。同时,如果想让经过严格培养的社工人才在岗位上安心工作,就必须有一个跟岗位相称的工资、职称体系及晋升体系。而现在我们政府,一方面感受到需要这方面的人才,而另外一方面,在进行社会建设的时候,它还是按照一种传统的老农民的做法,靠经验,靠一种非专业的方式去做,这样管理社会是管不好的。所以,现在我们社工面对的是这样的一种境况。需要政府加大在这一方面的资源投入和观念转型

   最近一些年,在一些地方做得很不错。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一些地区,如广东、上海等,为社工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带动了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给社工人才提供了就业机会,同时也使这些地区整个社会治理等得到了很大的促进。但是,即使在这些地方,他们的力度也是不够的,他们也面临着社工人才“进得来,还要稳得住”的问题,进得来已经基本实现,比如说达到一定的工资就有人愿意来做这件事情,尤其是一些来自中西部地区的社工。但是稳得住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人如果长期以社工作为职业,就必须有更好的职业前景。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只是说说大话,需要实事求是地去解决。但是从事社会工作服务,我们不主张以盈利的方式去做。如果以这种方式做我们就走偏了。

 

琳:就变市场化了。

 

关:我们就变市场化了,就不是公益性的了。我们不主张盈利的方式,我们的教育也没有这方面的教育方向,没有教他们如何赚钱,这个是我们把握的一个方向。但是你不让他自己赚钱,你必须给予资源支持,针对这个问题,目前政府还需要有一个观念的转型。

 

  另外,一些经济不太发达的地方,他们的观念更陈旧。有些政府还不是很重视这些,这个问题比较严重。

 

  但是,学习社会工作,并不一定要太受制于此。我们300多个本科院校,100多个硕士点,每年培养两三万毕业生,他们也都找了各种各样的工作。社工机构不合心意的,可以找其他工作,社会工作专业学的那些知识,技术,很多工作都需要。例如企业的人力、公务员等。所以从找工作这一点来说,学习社会工作是没有问题的。

:与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相比,为什么有些同学更愿意选其他的学科,而选择社会工作的比较少呢?这个问题我还没有做过系统的调查,但我认为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在学习上,年轻人有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另一方面,我们的教育一直对实践性的东西不是很重视,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很少被培养去做实践性、操作性的东西,会觉得理论性的东西学起来更“舒服”一些。当然,这种情况的出现,也提醒我们老师去思考——该如何去引导学生对实践性活动更有兴趣。

 

   同时,这也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社工更多地是需要服务困难群体,而我们现在学生或社工还不能很好地内化并实践为困难群体服务的价值观,以及社会对为困难群体服务的价值的宣传还不够。我以前也听说同学们说过,实习后不愿意再从事社会工作,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接触老人、孤儿等弱势群体后,发觉自己并不是很愿意与他们近距离接触。但是,在我们的社会中总是会有遇到困难的个人、家庭或社区需要他人的帮助,就像生命垂危的病人,人们看到他很凄惨的样子,大多心里会觉得不舒服,但总要有人去救治他,此时就需要专业的医生。而就像医生一样,社工也要经过专业训练,用专业价值观来克服原有的恐惧或排斥。与治疗人们生理问题的医生相比,人们对于治疗“社会性病痛”的社工还缺乏价值上的肯定,甚至都不太了解社会工作的价值。让社工本身对专业价值观更认同更好地实践,让大众对于社工工作价值给予更多的肯定,才能让未来更多的社会工作者去接纳、热爱这份工作。我们老师应该在专业价值方面对学生进行更多正确的引导,同时社会大众也要对社工所做的贡献做出充分的肯定。


   概括来讲,目前社会工作教育和职业化发展中遇到问题,主要是由于社工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既需要很多理论(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理论等),又需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很多同学对于实践性工作没有太大兴趣,而且社会缺乏能有效激励职业社工工作热情的薪资报酬、晋升体系和职业前景,也缺乏对其工作价值的肯定。

提问2

琳:关老师,您觉得一个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通过本科教育或者研究生教育,在毕业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是合格的社会工作者呢?
关:作为一名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一方面,他要了解社会工作分为知识和技能两个层次从知识层次来说,他要具备大学生所需要的通识,了解基本的社会科学理论和基本的自然科学理论,例如数学、物理等一些通识理论;另一方面,他要有扎实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基础理论。社会工作需要在基础理论方面了解社会学理论、心理学理论,还要懂得一定的政治学、行政管理以及一般的机构、企业管理的一些知识,同时包括法学,相关法律方面的基本知识这些都是他日后从事社会工作的一些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还要了解社会工作专业的知识体系,主要有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方法、社会工作史。


   另外,就是一些实务技能、实务技巧。除了一般的三大方法之外,还包括社会政策以及很多动态的理论。对于社会工作这样一个操作性比较强的学科,技能是很重要的。像学医一样,不是了解了医学的理论就可以看病,还必须要学习操作。给病人开刀,需要有丰富的操作经验。给病人开药,要有所甄别,每个人的病征是不一样的,你不能用统一的方案去处理每一个人的疾病。社会工作也是这样的,需要去培养技巧。这就要通过练习,这就是为什么社会工作强调实习经历。要成为一个成熟的社工,需要很多年的功夫。在大学毕业以后,社会工作的学生能够具备我刚刚所讲的那些知识与技能,基本上就够了。

   当然,还有一些价值观念、伦理守则需要具备。你需要喜欢这个东西,喜欢给人提供服务。不能不喜欢人民,只喜欢人民币不然很多工作都做不好,不只是社工了,社工尤其是需要具有一定的社会公平、人文关怀意识。还有就是伦理守则,需要严格遵守。把这些做好,那么你就可以慢慢地入行了,慢慢地积累经验。例如,以前有一个民政局局长跟我聊天,他就说:现在的小孩们都还没结过婚,他怎么能去解决别人的家庭婚姻矛盾。说的有没有道理呢?有一定的道理,这说明经验的重要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必须得结过婚,才能处理家庭矛盾。我必须得过一次癌症,才能治疗癌症病人吗?虽然你没有结过婚,但是你遇到过很多个结过婚的人,你处理过很多个类似案例,所以你有经验了。既有理论知识,又有经验积累,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会不会,只有你会到什么程度。学医不也是一样吗!头疼不是有阿司匹林片吗?哪儿擦破了,有创口贴,这个医生当的太死板了。所以我觉得我们学社会工作的学生完全应该有信心,可能刚开始没那么好,最后在工作中成长,越做越好。

提问3

琳:关老师,您在南开已经工作了几十年,您可以形容一下您对南开社会学的印象吗?

 

关:南开社会学有很辉煌的历史,我们这一代学者都是在这个辉煌的历史当中长大的。当然,南开社会学在发展当中也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我们现在也在应对这种挑战。希望老师们、同学们一起坚定信心,南开社会学不仅过去对中国社会学乃至世界社会学做出很大的贡献,而且将来还会继续做出更大贡献。

(来源:群学南开公共微信群)